技術文章
【JD-YJ1】【翻斗式雨量監測站,防洪防汛好幫手,競道科技十余年廠家,質量更放心,更多優惠,歡迎詢價!】。
新手必看:大壩雨量監測站安裝真的很簡單嗎?
對新手而言,“大壩雨量監測站安裝" 似乎自帶 “專業、復雜" 的標簽,擔心需要專業技術團隊才能完成。但實際上,隨著設備集成化升級,現代大壩雨量監測站的安裝流程已大幅簡化,新手只要掌握核心步驟、避開場景化陷阱,1-2 人配合即可完成基礎安裝。不過 “簡單" 不代表 “隨意",大壩場景關乎防洪安全,安裝時需兼顧精準性與安全性,這是新手容易忽視的關鍵。
一、先明確:大壩場景的安裝 “特殊要求",比普通場景多一步考量
大壩雨量監測站的安裝 “簡單",是相對 “無需復雜編程、重型設備" 而言,但比普通農田、園區場景多了場景適配要求,這是新手首先要理清的。大壩區域的核心需求是 “精準監測降雨對壩體安全的影響",因此安裝前需額外確認兩點:一是安裝位置需避開壩體陰影、泄洪道水汽區 —— 若裝在大壩背陰面,降雨時易受壩體遮擋導致數據偏少;若靠近泄洪道,水汽會附著在傳感器表面,影響雨量計數準確性,建議選在大壩上游或下游開闊區域,距離壩體 100-200 米、無高大遮擋的平整地塊。二是需符合大壩安全管理規范,部分大壩要求安裝點遠離輸電線路(避免電磁干擾)、避開壩體監測儀器(防止相互影響),新手需提前與大壩管理方溝通確認安裝范圍,避免后期整改。

此外,大壩區域多位于偏遠山區,運輸與供電需提前規劃:設備需拆解運輸,避免山路顛簸損壞傳感器;若安裝點無市電,需提前測試太陽能光照條件(年均日照時數低于 1200 小時的區域,需加大太陽能板功率),這些準備工作看似額外,實則是確保后期穩定運行的基礎,也是 “簡單安裝" 的前提。
二、核心安裝步驟:3 步完成基礎部署,新手也能上手
排除場景適配的準備工作,大壩雨量監測站的實際安裝流程可拆解為 “支架固定 - 設備組裝 - 通電調試" 3 步,每一步都有標準化操作,新手按指引即可完成。
第一步:支架固定 —— 打好 “穩定基礎",工具簡單易操作
支架是設備穩定的核心,大壩區域可能面臨強風,需確保支架牢固。新手無需澆筑復雜混凝土基座,多數廠商提供預制水泥配重塊(單塊重 50kg,共 4 塊),或可直接用膨脹螺絲固定在硬化地面(如大壩管理區的水泥平臺)。操作時先將支架底座放平,用水平儀校準(確保水平偏差不超 0.5°,避免傳感器傾斜導致雨量測量誤差),再用扳手擰緊配重塊固定螺栓或膨脹螺絲,整個過程僅需用到水平儀、扳手,耗時約 30 分鐘,2 人配合即可完成(單人需注意避免支架傾倒)。
第二步:設備組裝 —— 模塊化設計,無需接線,插裝即可
現代監測站多采用 “傳感器 - 采集終端 - 太陽能板" 模塊化設計,新手無需復雜接線。先將雨量傳感器(如翻斗式)固定在支架頂端,傳感器底部有標準化卡扣,對準支架接口扣緊即可;再將數據采集終端安裝在支架中部(高度 1.2-1.5 米,方便后期查看),終端與傳感器之間通過專用防水插頭連接,無需區分正負極,插緊后旋緊防水螺帽即可;最后安裝太陽能板,調整角度(按大壩所在地緯度計算,如北緯 30° 區域傾斜 30°),用螺絲固定在支架側面,同樣通過防水插頭與終端連接。整個組裝過程無復雜電路,類似 “拼積木",新手 1 小時內可完成,重點注意傳感器進水口需保持水平,無遮擋。
第三步:通電調試 —— 手機操作,3 分鐘完成云端對接
調試是新手最擔心的環節,但實際操作比想象中簡單。給設備通電后(先接太陽能板,再開終端電源),終端指示燈會亮起(綠燈常亮表示供電正常,閃爍表示正在連接網絡)。此時打開廠商配套 APP,點擊 “設備添加",掃描終端上的二維碼,按提示輸入安裝點名稱(如 “XX 大壩下游監測站"),APP 會自動識別設備型號與通信模塊(4G/NB-IoT),新手只需確認網絡信號(終端屏幕會顯示信號強度,≥2 格即可),點擊 “開始對接",1-3 分鐘后 APP 顯示 “對接成功",即可在手機上查看實時雨量數據(初始數據為 0,模擬降雨測試時數據會實時變化)。若對接失敗,多為信號問題,可將終端移至信號稍好位置重試,無需專業排查。
三、新手易踩的 3 個 “坑":避開這些,安裝才真的 “簡單"
對新手而言,安裝的 “難度" 多源于細節疏忽,而非流程復雜,以下 3 個坑需重點規避:
一是 “傳感器進水口未清理":大壩區域可能有沙塵、昆蟲,新手易直接安裝未檢查,導致進水口堵塞,后期數據不準。安裝前需用軟毛刷清理傳感器進水口,檢查翻斗是否能靈活翻轉(手動輕撥翻斗,應能自由回落)。
二是 “防水措施不到位":大壩區域多雨,新手可能漏擰防水螺帽,導致雨水滲入終端。所有插頭連接后,必須旋緊防水螺帽,并用防水膠帶纏繞加固(廠商會附贈專用膠帶),尤其注意太陽能板接線處,避免雨水順著導線流入終端。
三是 “未做防雷接地":大壩多位于空曠區域,易遭雷擊,新手常忽視接地。若設備自帶簡易接地裝置(如接地棒),需將接地棒插入地下 1 米深,用導線與支架連接(終端有專用接地接口);若無,需額外購買接地模塊,雖增加少量步驟,但能避免后期雷擊損壞設備,這是大壩場景不可省略的步驟。
四、總結:對新手而言,“簡單" 是有前提的
綜上,大壩雨量監測站的安裝對新手來說 “相對簡單"—— 流程標準化、設備模塊化、調試手機化,無需專業技術,但 “簡單" 的前提是做好場景適配準備、避開細節陷阱。對無經驗的新手,建議安裝時邀請廠商遠程指導(多數廠商提供免費電話支持),按步驟操作,1 天內可完成從安裝到調試的全流程。安裝完成后,可通過模擬降雨(用噴壺向傳感器進水口緩慢倒水)測試數據是否正常,確保設備能精準監測大壩區域降雨,為壩體安全預警提供可靠數據支撐。
對新手來說,無需因 “大壩" 場景而畏懼,只要掌握核心步驟、重視細節,安裝過程會比想象中順利,完成后也能快速上手設備管理,真正實現 “新手也能裝好專業監測站"。
關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