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文章
【JD-DM1】【地埋式積水監測設備選競道科技,十余年廠家,高精度,長續航,為您守護交通安全!】
涵洞積水監測站能聯動交通管制嗎?還有哪些功能?
涵洞作為城市道路的重要節點,因地勢低洼、排水條件有限,暴雨天極易形成深度積水,且一旦積水超標,車輛闖入后難以及時脫困,安全風險。在涵洞積水防控中,監測站的作用遠不止 “測積水",它能否聯動交通管制?又藏著哪些實用功能?這些問題的答案,直接關系到涵洞通行的安全性與高效性。
首先可以明確:涵洞積水監測站不僅能聯動交通管制,還能實現 “自動觸發、精準管控" 的閉環操作,這也是其區別于普通路段監測站的核心優勢之一。當監測站監測到涵洞積水深度達到預設閾值(通常為 15cm,即小型車安全通行臨界值)時,會立即向城市交通管理平臺發送聯動指令:一方面,平臺自動控制涵洞入口的交通信號燈切換為 “紅燈",同時啟動入口處的升降式隔離欄或伸縮式阻車器,物理阻斷車輛進入;另一方面,涵洞兩側的電子顯示屏會同步顯示 “涵洞積水 XXcm,禁止通行" 的警示信息,配套的聲光報警器會發出 “嘀嘀" 警報與 “前方積水,請勿進入" 的語音提示,提醒過往車輛與行人繞行。

若積水持續上漲至 25cm(高危閾值),監測站還會進一步升級聯動措施:向周邊 3 公里內的交警中隊推送調度信息,提示民警前往現場值守,防止車輛強行闖卡;同時,聯動導航 APP 將該涵洞標注為 “封閉路段",引導規劃路線的車主自動繞開。去年暴雨期間,某市鐵路涵洞因短時強降雨積水,監測站在積水達 12cm 時觸發聯動,5 分鐘內完成信號燈變紅、隔離欄降下,成功攔截了 10 余輛準備進入的車輛,避免了涉水事故。這種 “數據觸發 - 自動聯動 - 人工補位" 的模式,讓交通管制響應速度比傳統 “人工巡查 + 現場封路" 快 10 倍以上,最大限度降低了安全風險。
除了聯動交通管制,涵洞積水監測站還具備多維度、全場景的實用功能,覆蓋 “監測、預警、處置、復盤" 全流程:
在 “精準監測" 層面,它突破了普通監測站的功能局限。除了實時測量積水深度(精度 ±1mm)、積水上漲速度,還會同步監測涵洞內部的能見度(因暴雨天涵洞內外溫差大易起霧)、路面濕度(判斷是否存在濕滑風險),甚至部分設備會搭載 “車輛識別模塊",統計試圖進入涵洞的車輛數量與類型,為交通管制力度調整提供數據支撐。比如監測到涵洞入口有大量貨車排隊,監測站會優先向平臺推送 “需加強現場管控" 的提示,避免貨車因車身重、慣性大強行闖卡。
在 “分級預警" 層面,它能實現 “分層觸達、精準提醒"。針對不同人群,預警方式各有側重:對普通市民,通過短信、政務 APP 推送 “涵洞積水預警,建議繞行 XX 路線";對公交、物流等專業車輛,推送 “涵洞封閉通知,需調整運營路線";對市政、防汛部門,推送 “積水增速分析,建議啟動 XX 號排水泵站"。同時,預警等級會隨積水變化動態調整 —— 積水 10-15cm 為 “藍色預警",僅啟動電子屏提示;15-25cm 為 “黃色預警",聯動交通信號燈與隔離欄;超 25cm 為 “紅色預警",除全面封路外,還會聯動消防部門在涵洞周邊布設救援設備,做好應急準備。
在 “輔助處置與復盤" 層面,它能為防汛工作提供數據支撐。監測站會自動記錄每次積水的 “形成時間、峰值深度、消退時長",結合降雨量、排水泵站運行數據,生成 “涵洞積水規律報告"—— 比如某涵洞每次降雨量超 60mm 就會積水,且積水消退需 2 小時,防汛部門可據此提前在暴雨前啟動泵站預排,縮短積水消退時間。同時,設備內置的視頻監控模塊會全程記錄涵洞積水過程與交通管制情況,后續可通過回放視頻復盤 “管制是否及時、預警是否到位",為優化防控方案提供依據。
此外,針對涵洞 “易積水、難維護" 的特點,監測站還具備智能運維功能:設備支持遠程查看電量、信號強度,若出現傳感器故障或數據異常,會自動向運維人員發送 “故障報警";部分設備采用太陽能 + 鋰電池雙供電模式,即便暴雨導致電網斷電,也能持續工作 72 小時以上,確保場景下監測不中斷。
從聯動交通管制到多維度監測、分級預警,涵洞積水監測站已成為 “涵洞安全的智能管家"。它不僅解決了涵洞積水 “難發現、難管控" 的問題,更通過數據賦能讓防汛處置從 “被動應對" 轉向 “主動防控",為市民通行筑起一道堅實的安全屏障。
關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