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文章
【JD-CQX12】【競道科技氣象環境監測設備,十余年廠家,支持參數定制,廠家直發,更具性價比!】
一體化超聲波氣象監測站:多元供電方式解析
一體化超聲波氣象監測站憑借無機械轉動部件、體積小巧、低功耗的優勢,廣泛應用于城市、山區、園區等場景。其穩定運行離不開適配的供電方案,結合設備功耗特性(通常靜態功耗<50mA)與部署環境差異,主要有市電供電、太陽能供電、鋰電池供電及混合供電四種方式,每種方式各有適配場景,共同保障設備 24 小時不間斷監測。
一、市電供電:穩定高效的固定場景
市電供電是城市固定監測點的主流選擇,適用于電網覆蓋穩定的區域(如城市街角、園區機房旁)。其原理是通過 220V 交流市電接入,經內置電源適配器轉換為 12V/24V 直流電壓,為監測站核心部件(超聲波傳感器、數據采集器、通訊模塊)供電。

該方式優勢顯著:一是供電穩定性強,無需擔心電量耗盡,可支持設備長期連續運行,尤其適合需高頻采集數據(如 1 分鐘 / 次)的場景;二是可直接為備用鋰電池充電,當市電臨時中斷時,鋰電池自動切換供電,避免數據斷采;三是安裝便捷,只需接入附近市電接口,搭配防水接線盒保護線路,即可完成部署。不過,其局限性在于依賴電網,無法應用于偏遠無市電區域,且需注意線路防護,避免暴雨、雷擊導致短路。
二、太陽能供電:偏遠場景的 “綠色動力”
太陽能供電是山區、草原、海島等無市電區域的核心方案,依托 “太陽能板 + 儲能電池 + 充電控制器” 組成供電系統。通常搭配 20W-50W 單晶硅太陽能板(轉換效率達 22% 以上),在光照充足時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,一方面直接為監測站供電,另一方面通過 MPPT 充電控制器為 12V/100Ah-200Ah 鋰電池儲能;陰天或夜間則由鋰電池放電供電。
其核心優勢是無需依賴電網,綠色環保且運維成本低,一次安裝可穩定供電 3-5 年(電池壽命周期);同時適配超聲波監測站低功耗特性,即使在日均光照 4 小時的地區,也能滿足設備全天功耗需求(日均耗電量約 0.8Ah)。安裝時需注意太陽能板朝向(北半球朝南、傾角與當地緯度一致),避免樹木、高樓遮擋,確保日均有效光照時長≥3 小時,若光照條件較差(如高海拔山區),可搭配更大功率太陽能板(如 60W)提升儲能效率。
三、鋰電池供電:靈活便攜的臨時監測方案
鋰電池供電適用于臨時監測場景(如應急災害監測、短期科研項目),采用 12V 可充電鋰電池(容量多為 50Ah-100Ah)直接為設備供電,無需外接復雜線路。
該方式的核心優勢是部署靈活,無需依賴市電或太陽能,開箱即可安裝,尤其適合地震、洪水后需快速布設監測點的場景;且鋰電池體積小、重量輕(100Ah 鋰電池約 10kg),便于運輸與攜帶。不過,其續航能力受容量限制,以 50Ah 鋰電池為例,若設備平均功耗 50mA,可連續供電約 40 天,若需長期監測,需定期更換或充電,因此更適合短期(1-3 個月)臨時部署,長期使用需搭配太陽能板組成混合系統。
四、混合供電:復雜場景的 “雙重保障”
混合供電是兼顧穩定性與靈活性的綜合方案,常見 “市電 + 太陽能 + 鋰電池” 或 “太陽能 + 鋰電池 + 備用市電” 組合,適用于供電條件不穩定或對可靠性要求高的場景(如邊境監測站、重要生態保護區)。
以 “市電 + 太陽能 + 鋰電池” 為例:日常優先用市電供電,同時為鋰電池充電;市電中斷時,太陽能板與鋰電池協同供電,確保設備不停機;陰雨天氣(太陽能供電不足)時,若有備用市電接口,可手動切換補充供電。這種方案的優勢是多重冗余,避免單一供電方式故障導致設備停運,尤其適合需全年連續監測、數據不可丟失的場景。此外,部分設備支持智能供電管理,通過采集器自動判斷供電狀態,優先選擇成本低、穩定性高的供電方式(如光照充足時優先太陽能),降低運維成本。
供電保障的關鍵設計
無論采用哪種方式,一體化超聲波氣象監測站都有針對性供電保障設計:一是低功耗優化,核心部件采用節能芯片,數據采集器在休眠狀態功耗可降至 10mA 以下,延長續航;二是過充過放保護,充電控制器具備過壓、過流、短路保護功能,避免鋰電池損壞;三是狀態監測,設備可實時采集供電電壓、電池電量數據,當電量低于 20% 時,通過通訊模塊推送告警信息,提醒運維人員補充供電。
綜上,一體化超聲波氣象監測站的供電方式需結合部署環境、監測周期、功耗需求綜合選擇:固定場景選市電,偏遠場景選太陽能,臨時場景選鋰電池,復雜場景選混合供電。合理的供電方案不僅能保障設備穩定運行,還能降低運維成本,充分發揮其監測價值。
關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