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文章
【JD-BQX6】【競道科技氣象環境監測設備十余年廠家,便攜式應急氣象站多參數,多規格,廠家直發,歡迎詢價!】
一、明確結論:便攜式全自動氣象站必須定期校準,否則數據會 “失真"
便攜式全自動氣象站雖具備自動采集、傳輸功能,但核心傳感器(如溫濕度、風速、雨量傳感器)在長期使用中,會因環境磨損(如沙塵附著、雨水腐蝕)、元件老化(如電容式濕度傳感器漂移)導致精度下降。例如:
未校準的溫度傳感器,使用 1 年后誤差可能從 ±0.5℃擴大至 ±1.5℃,無法準確判斷戶外低溫凍傷風險;
風速傳感器若積灰,測量值可能比實際低 20%,農業用戶據此調整灌溉時間,易導致作物缺水。
根據《氣象儀器和觀測方法指南》要求,民用級便攜氣象站需每 12-24 個月校準 1 次,專業級(如科研、應急救援用)需每 6-12 個月校準,環境(沙漠、沿海)使用需縮短至 3-6 個月。

二、三大校準方法:從專業到自主,適配不同用戶需求
1. 專業校準:精度最高,適合科研 / 工程場景(推薦優先選)
操作主體:由具備 CNAS 認證的第三方機構(如國家氣象計量站、品牌售后)執行。
核心流程:
① 傳感器拆解:將溫濕度、風速等傳感器從主機分離,單獨放入標準環境艙;
② 標準對比:溫度傳感器置于 ±0.1℃精度的恒溫槽,風速傳感器在風洞中與標準風速儀比對;
③ 數據修正:若誤差超標的傳感器,通過專業軟件調整參數(如濕度傳感器重新標定電容值);
④ 出具報告:校準完成后提供《校準證書》,標注各傳感器誤差值,可用于科研數據溯源。
適用場景:專業級氣象站(如 Vaisala PTU300)、農業工程監測、應急救援等對數據精度要求高的場景,費用約 500-2000 元 / 次(按傳感器數量收費)。
2. 自主校準:低成本便捷,適合家用 / 輕度戶外場景
核心工具:標準參照物(如高精度水銀溫度計、手持風速儀)、清潔工具(軟毛刷)。
分傳感器操作方法:
溫濕度校準:將氣象站與精度 ±0.2℃的標準溫度計(如德圖 Testo 925)同置于密閉環境(如恒溫箱),靜置 2 小時后對比數據,若誤差超 ±0.5℃,通過設備 APP “校準菜單" 手動修正(部分機型支持);
風速校準:在無風環境下,用手持風速儀(精度 ±0.1m/s)貼近氣象站風速探頭,分別測試 0.5m/s、3m/s、10m/s 三個檔位,若偏差超 ±0.3m/s,聯系品牌售后遠程調整傳感器靈敏度;
雨量校準:用量筒向雨量傳感器注入 10ml 清水(對應降雨量 1mm,需根據傳感器口徑換算),觀察設備顯示值,若偏差超 ±0.1mm,用軟毛刷清理翻斗式傳感器內部積垢,重新測試。
注意事項:自主校準僅能 “修正偏差",無法替代專業校準,建議每 6 個月做 1 次,作為專業校準的補充。
3. 日常維護校準:減少誤差,延長校準周期
清潔保養:每周用軟毛刷清理風速探頭、雨量傳感器表面的沙塵、落葉,每月用擦拭溫濕度傳感器外殼,避免污染物影響測量;
環境適配:避免將設備長期置于高溫(>60℃)、高濕(>90% RH)環境,防止傳感器元件加速老化;
數據自查:每日對比設備數據與當地氣象站數據(如國家氣象信息中心),若連續 3 天偏差超 10%,需提前啟動校準。
三、避坑指南:校準中的 3 個關鍵注意事項
拒絕 “無資質校準":部分第三方機構無 CNAS 認證,出具的校準報告無效,科研用戶需確認機構資質(可在 CNAS 查詢);
不輕易拆解傳感器:專業級傳感器(如超聲波風速計)內部結構精密,自主拆解可能導致損壞,建議僅清潔外部,核心校準交給專業人員;
留存校準記錄:將每次校準的《證書》、自主校準數據表格存檔,設備出現故障時,可幫助售后快速定位問題(如傳感器是否因未校準導致損壞)。
總結
便攜式全自動氣象站的校準是 “必選項",而非 “可選項"。專業用戶優先選第三方機構校準(12 個月 / 次),家用用戶可 “自主校準 + 日常維護" 結合(6 個月自查,24 個月專業校準)。記住:校準的核心目的是保證數據準確,避免因 “數據失真" 導致決策失誤(如農業灌溉誤判、戶外風險預警延遲)。
關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