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文章
【JD-GSZ05】【二次供水水質監測設備選競道科技,精度更高,廠家直供,更具性價比!更多優惠,歡迎詢價!保障用水安全】。
二次供水在線監測設備頻繁報警?問題可能出在這 5 處!
二次供水在線監測設備的報警功能,本是水質安全的 “預警信號燈",可一旦出現 “頻繁報警卻查不出水質問題" 的情況,不僅會讓工作人員疲于應對,還可能導致真正的風險被忽視。其實,設備頻繁報警未必是水質超標,多與設備狀態、安裝細節、環境影響等因素相關,重點排查以下 5 處,通常能找到癥結。
1. 傳感器污染或老化:數據漂移引發 “誤報警"
傳感器是監測設備的 “核心感知部件",若長期接觸水中的雜質、微生物,或使用年限過長,很容易出現 “污染結垢" 或 “靈敏度下降",導致檢測數據偏離實際值,觸發誤報警。例如,余氯傳感器若表面附著鐵銹、藻類,會誤將低余氯值檢測為 “超標";濁度傳感器鏡片沾染水垢,可能把正常水質誤判為 “濁度超標"。
這類問題的排查方法很簡單:先查看設備后臺的歷史數據,若發現某一項指標(如余氯、濁度)的數值忽高忽低、無規律波動,大概率是對應傳感器出了問題。解決辦法是按說明書拆解傳感器,用專用清洗劑(如清洗余氯傳感器、軟布擦拭濁度傳感器鏡片)去除污垢;若傳感器已使用 3 年以上(部分劣質傳感器 1-2 年就會老化),則需直接更換新傳感器,更換后用標準水樣校準,確保數據準確。

2. 安裝點位不當:水流異常導致數據失真
設備安裝時若點位選得不合理,水流狀態異常會影響檢測精度,進而引發頻繁報警。常見的錯誤安裝場景有兩種:一是將傳感器裝在 “死水區域",如水箱角落、管道拐彎處,這里的水流緩慢,易堆積雜質,檢測的水質無法代表整體供水情況,可能出現局部指標異常而頻繁報警;二是傳感器安裝在 “水流湍急處",高速水流沖擊傳感器探頭,會導致濁度、溶解氧等指標的檢測數據劇烈波動,觸發 “瞬時超標報警"。
排查時可先觀察安裝位置:若傳感器周圍有明顯的水流死角,或探頭正對著管道出水口,基本可確定是點位問題。調整方案需結合設備要求:水箱監測應將傳感器裝在水位中間、水流循環良好的區域(如靠近出水口 1 米內);管道監測需選擇管徑較粗、水流平穩的路段,且傳感器探頭應與水流方向呈 45° 角,避免直接受水流沖擊。調整后需連續監測 24 小時,若報警次數明顯減少,說明點位問題已解決。
3. 校準過期或方法錯誤:基準值偏差引發 “假報警"
在線監測設備需要定期校準,才能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—— 若超過校準周期未操作,或校準過程不規范,設備的 “基準值" 會逐漸偏差,導致正常水質被判定為 “超標"。例如,某小區設備按要求應每 3 個月校準一次,卻因工作人員疏忽拖延了 6 個月,余氯傳感器的校準值已偏離標準值 0.1mg/L,導致實際余氯 0.08mg/L(符合標準)被誤判為 “低于 0.05mg/L" 而報警。
排查時先查看設備的 “校準記錄",確認最后一次校準時間是否超過說明書規定周期(通常為 3-6 個月,具體看設備品牌);再檢查校準方法是否正確,比如部分設備需用 “兩點校準法"(低濃度、高濃度標準液分別校準),若只做了單點校準,精度會大打折扣。解決辦法是嚴格按說明書重新校準,校準后用不同濃度的標準水樣驗證,確保檢測誤差在允許范圍內(如余氯誤差≤±0.02mg/L),之后按周期設置校準提醒,避免再次過期。
4. 電源或網絡不穩定:信號中斷觸發 “故障報警"
二次供水設備多安裝在地下室、水泵房,這些區域的電源電壓波動大、網絡信號弱,容易導致監測設備 “供電不穩" 或 “數據傳輸中斷",進而觸發 “設備故障報警"(如 “離線報警"“數據上傳失敗報警")。例如,水泵啟動時會瞬間消耗大量電力,導致監測設備電壓驟降,設備重啟后會自動發送 “離線恢復報警";若物聯網卡信號被墻體遮擋,數據上傳頻繁失敗,也會反復觸發 “網絡故障報警"。
排查時可分兩步:第一步,用萬用表檢測設備供電電壓,若電壓在 220V±10% 范圍內波動,需加裝穩壓電源;若電壓頻繁低于 198V,要聯系電工檢查電路,避免因電壓不穩損壞設備。第二步,查看設備的網絡信號強度(后臺通常會顯示信號值),若信號值低于 - 80dBm,說明信號弱,可將物聯網卡更換為流量更大的工業級卡片,或在設備旁加裝信號放大器,確保數據傳輸穩定。
5. 報警閾值設置不合理:“靈敏度太高" 導致誤觸發
部分工作人員為了 “不遺漏風險",會將設備的報警閾值設置得過于嚴格,超出了國家標準或實際需求,導致正常水質也頻繁觸發報警。例如,國家標準規定二次供水余氯≥0.05mg/L 即可,但若將報警閾值設為 “低于 0.1mg/L 報警",一旦余氯正常波動到 0.08mg/L,就會觸發報警;又如濁度標準為≤1NTU,若設為 “超過 0.5NTU 報警",日常水質的微小波動都會引發警報。
這類問題的排查最容易被忽視,可先對比設備報警閾值與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(GB 5749-2022):若某指標的報警上限低于國標上限(如國標濁度≤1NTU,設備設為≤0.5NTU),或報警下限高于國標下限(如國標余氯≥0.05mg/L,設備設為≥0.1mg/L),就是閾值設置不合理。解決辦法是按國標調整閾值,同時結合小區實際情況微調(如老舊小區管道易生銹,可將濁度報警上限設為 0.8NTU,既留有余地又不觸發誤報警),調整后觀察 1-2 天,報警頻率會明顯降低。
總之,二次供水在線監測設備頻繁報警,不要急于判定 “水質有問題",先按 “傳感器→安裝點位→校準情況→電源網絡→報警閾值" 的順序排查,多數問題都能快速解決。若排查后仍頻繁報警,可能是設備主板故障,需聯系供應商派專業人員檢修,避免因設備故障影響水質監測的可靠性。
關注微信